关注若羌微信平台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若羌旅游>有关楼兰
  • gif   在世界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之中,许多古迹一直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。西方世界的庞贝城遗址,以及东方世界的楼兰古城遗址都被学术界学者高度关注。庞贝城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的维苏威火山脚下,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,庞贝城顷刻间葬于火山灰下,遗存得以完整保留,对研究罗马时代社会情况极有价值。关于楼兰古城,过去一种想当然的说法是,楼兰城是被流沙突…[详细]
  • 维吾尔族向导奥尔德克像 斯文•赫定绘   1865年,斯文•赫定诞生于瑞典首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。19世纪的欧洲世界处在一片地理大发现吞没时代热潮中。西方地理学界,不断向世界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。此后长期致力于探险生活,1886年春天,斯文•赫定南下做纵贯波斯的旅行,为广袤(mào)的亚洲腹地深深吸引,终生事业方向由此确定。1895年2月17日,…[详细]
  • “黄河重源说”发轫(rèn)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,它记载在以张骞(qiān)第一个探险报告为依据的《史记•大宛列传》中。《史记•大宛列传》这样记载:“于阗(tián)之西,水皆西流注西海。其东水东流注盐泽,盐泽潜行地下,其南则河源出焉。”这里所说盐泽即古代罗布泊,“河”是古代黄河特指的“专称”。这…[详细]
  •   美丽富庶的楼兰   楼兰位于今若羌东北部罗布泊西岸,罗布泊古时又称蒲昌海。远在两千多年前,罗布泊沿岸生长着大片胡杨林,郁郁葱葱,呈现出一派水乡泽国之景象。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沿塔里木北缘从西向东奔流,经楼兰然后注入罗布泊,沿河两岸水草丰美,田地肥沃,是汉代主要屯田地之一。   楼兰国的诞生   《汉书•西域传》记载,楼兰系黄帝裔(y&ig…[详细]
  •   匈奴统治下的楼兰   大约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间,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向月氏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,打败了月氏,迫使其余众越过天山,向伊犁河流域迁徙。原月氏统治地区为匈奴所占,匈奴奴隶主贵族确立了在西域的统治地位。据《史记•匈奴列传》载,汉文帝六年(前174年),匈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说:“以天之福,定楼兰、乌孙、呼揭及其旁二十…[详细]
  •   楼兰国的繁盛与宗教文化艺术   佛教起源于印度,于公元前一世纪前后传入西域,在西汉时期,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,楼兰国的生产力水平高速发展,成为东西方的商贸和文化交流中心,佛教在楼兰得到迅速发展,一时间,佛教“不打诳(kuánɡ)、不欺瞒、众生平等”的思想迅速融汇到商贸活动中,由于对佛的敬畏,很快形成楼兰地区诚信为本、童叟(sǒu)无…[详细]
  •   鄯善国建立后,楼兰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,继续存在了400年左右。鄯善国建立后,楼兰成为鄯善国的一个重要城镇,其地理位置依然十分重要。东汉时,敦煌人索励率敦煌等地士兵1000余人到楼兰屯田,同时,征召鄯善、焉耆、龟兹三国兵各1000余人,横断注滨河(今塔里木河),兴修水利,灌溉农田,连续屯垦3年,积粟(sù)100万。楼兰出土的汉文木简和纸文…[详细]
  •   毛织品的品种、工艺、色彩   西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毛织品,出自罗布淖(nào)尔地区的青铜时代早期墓葬。考古发现表明,在距今3 000 多年的先秦时期,随着西域畜牧业的发展,毛纺织业也逐步得到了发展。西域地区史前时期的织物和服饰艺术,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色彩,这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必然反映。生活在西域的人们,主要以动物皮和毛作为服饰原料。他们擅…[详细]
  •   佉(qù)卢文之谜   佉卢文,又名犍陀罗文,是一种古代文字,通用于印度西北部、巴基斯坦、阿富汗一带, 最早发现的佉卢文可追溯至公元前251年,至公元3世纪时就已逐渐消失,但在丝绸之路各地仍被使用,可能一直到7世纪才彻底被遗弃。佉卢文可能是在波斯人统治时从亚兰字母演变出来的,但是没有发现这种演变的确实证据。佉卢文字大约和印度的婆罗米文的出现…[详细]
  •   高僧法显俗姓龚,平阳郡(今山西临汾)人,公元337年出生。他生活在中原南北分裂、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。两晋时期佛教在中原日益发展,法显从小受佛教教育,对佛教志诚行笃(dǔ)。西行求法,搜寻经典成了热潮,约63岁的法显和慧景等人相约西行求法。公元400年春他们从长安出发,经青海东部、越祁连山,由张掖西行,纵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,越帕米尔,南经巴基斯坦…[详细]
  •   楼兰王国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,罗布泊以西,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,西南距若羌县城220公里,东距罗布泊西岸28公里。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。   公元400年,高僧法显西行取经,途经楼兰,他在《佛国记》中说,此地已是“上无飞鸟,下无走兽,遍及望目,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”。楼兰--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…[详细]
  •   楼兰,一个曾经在丝绸之路上显赫一时的王国,在1500年前忽然消失在罗布荒原的沙漠里。100年前,斯文•赫定和罗布人奥尔得克又发现了它,但此时的楼兰已是一片荒芜,只留下一些破碎的木片和几处断垣残壁。楼兰是怎么灭亡的?楼兰人的语言、文字、风俗又是怎样的?国家灭亡后,楼兰人去了哪里?   找寻一段失落的文明,解读楼兰之谜,成了考古学家、史学家们百…[详细]
  •   俯瞰(kàn)楼兰古城,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,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,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。 烽燧的西南是“三间房”遗址。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,建筑在一块高台上,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。20世纪初,斯文•赫定曾在东面一间房内发掘出大量的文书简。从三间房西厢房残存的大木框架推测,这里昔日曾…[详细]
  •   从楼兰出土的佉卢文木简规定:“树活着如将树根砍断罚马一匹,若砍断树枝应罚母牛一匹”。有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森林保护法规,最早研究破译古楼兰出土佉卢文的德国孔拉特教授惊奇地提出“公元300年的古楼兰已有了这种精细而正确的统治和社会秩序,则它必是经很长的历史和几百甚至一、二千年的进化”。 [详细]
  • (一)神秘罗布泊 罗布泊湖心   罗布泊位于若羌县境东北部,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,新疆境内最大湖泊,因海拔高仅为780米,地势低洼,因而是塔里木河、孔雀河、东尔臣河等近百条河流的归宿地,诸多河流在流注罗布泊时,沿途会留下一片片湖泊,如众星拱月般环卫着罗布泊,其中最大的为罗布泊南面的喀拉和顺湖和台特玛湖。罗布泊最大面积曾达5350平方公里,最终…[详细]
  •   马克•奥里尔•斯坦因,英国人,原籍匈牙利,清光绪26年—民国5年(1900~1916年)间三次深入我国新疆、甘肃一带,其中两次进入罗布泊地区。第一次:1906年~1907年,从喀什到和田,经且末到若羌进入楼兰。第二次:1914年春,斯坦因到楼兰对古楼兰城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,并发现许多新的遗址和墓地。斯坦因被殖民势力誉为“具非凡能力、最勇敢和最冒…[详细]
  • 斯文•赫定探险 1900年3月,斯文•赫定在实地考察罗布泊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楼兰古城遗址。考察途中,向导奥尔德克受命返回前一天的营地取回丢失的铁锨用于挖井取水,奥尔德克返回时带回几件木雕残片,斯文•赫定看罢异常激动,恨不得立即奔向奥尔德克所见的遗址,因当时无充足饮水,相约第二年再来。斯文•赫定以自己的学识和判断,认为此地是有着极…[详细]
  • 陈宗器在测定方位   陈宗器(1898—1960),著名地磁学家,地球物理学家。生于浙江省新昌县。1919年自费留学日本,1920年回国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工科,1924年转入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。1925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,受聘于辽宁庄河师范,翌年回乡任新昌中学首任校长。1928年到清华大学工程系任助教。1929年5月到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,被派往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工作…[详细]
  • 彭加木(1925-1980),广东番禺人,汉族。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(今南京大学)农学院,1979年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,他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,3次进入巴音郭楞的罗布泊进行探险,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时,因科学考察中缺水, 彭加木主动出去为大家找水,不幸失踪。   1980年6月17日,中国著名生化学家、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率领的科学考察队,在楼兰进…[详细]
  •   余纯顺(1951.12-1995.6.17),上海人,大学本科。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、探险之举。行程达4万多公里,足迹踏遍23个省市和自治区。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,发表游记40余万字,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张,作了150余场题为“壮心献给父母之邦”的演讲。他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穿越川藏、青藏、新藏、滇藏、中尼公路全程,征服“世界第三极&rd…[详细]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86篇文章/共5页